鑫能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鑫能小说网 > 好好好,这样重生是吧 > 第58章 凡苏有约3

第58章 凡苏有约3

“创业素质的培养和应试教育就是一对矛盾。

因为你要学生多了解社会,从而发现市场的需求和商机,这都需要时间来实践。

那考试怎么办?”

(解决了这一矛盾之时,就是我们创新教育到来之时。)

“80后财富新生代”仿佛是这个时代的一个“怪”现象。

但认真思考又会觉得这是对我们现行教育制度的一大挑战。

马凡苏动听的声线再次响起:“我们应该怎么办?为了让上面的思考更深入一些。

下面我们有请长夏大学校长朱清时做一番总结。”

朱清时表示,国内的传统文化最大的特征表现在教育上。

国内教育以老师为主,以“灌输式”方法为特征。

追求知识的全面、完整、连贯,使学生的知识宽、厚、实。

他认为,在人类发展初期,文化积累还很有限,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尽可能快速、全面地掌握知识,这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与发展。

但近代以后,国内的教育渐渐落后。

因而文化必须改革,如此才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。

他分析,随着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,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民族文化创新的要求。

新时代知识量的急剧增加,意味着学生一辈子都难以学成通才,因而只能有选择地进行学习。按照传统的“灌输式”教育,会给学生增加负担,而无法发展全面素质。

文化在教育方面造成的后果是,很多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,丧失了好奇心,失去了探索、追求的兴趣。

从大学毕业后,表现为知识面狭窄、动手能力差。

朱清时说,在美利坚麻省理工学院,以学生为中心,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。

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自我学习,课程设置也非常个性化。

这种浓厚兴趣的导向,及在相对宽松环境下自主性的充分发挥。

极大地发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,特别能创造新的东西。

朱清时认为,单向式的教学需要改进。

北城一位报社主编的女儿,曾写出“橡皮擦在纸上快乐地蹭着痒”这样鲜活的句子。

然而,在学校上过一段时间的写作课后,小姑娘作文中的灵动与鲜活逐渐消失。

她与其他同学一样,追逐“假感想”、“套话”。

这种以教师为中心、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完全扼杀了下一代的创造力。

教育是民族的基业,一旦教育丧失了活力,民族的发展就会撞上时代的“南墙”。

而当前的文化,已无法有效保护和导向教育体系内的创新。

文化应与时俱进,应该在保持本民族优点的基础上,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点。

发展出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、适应当代技术特点的创新文化。

朱清时表示,我国的一些大学已不同程度地实行了学分制,但是灌输式教学仍然普遍存在。它们已经不适应时代的特点,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,迫切需要改革。

通过“80后财富新生代”这一“怪现象”和我们教育的一个又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。

通过朱清时校长的深刻分析,不难认识到:“尽快构建创新文化”时不我待。

如果郭沫若今天上中学,成绩难考进大学。

朱清时校长认为,现在的教育功利性太强,一切只看成绩是非常浮躁的表现。

这样的环境和土壤是无法培养大师的,甚至一些有可能成为大师的“苗子”也会被扼杀。

他举了一代大师郭沫若的例子,他说在四川乐山郭沫若故居保存着两张郭老读中学时的成绩报告单。

一张是郭老初中二年级的成绩:

修身35分,算术100分,经学96分,几何85分;

国文55分,植物78分,英语98分,生理98分;

历史87分,图画35分,地理92分,体操85分。

另一张是郭老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的成绩:试验80分,品行73分,作文90分;

习字69分,英文88分,英语98分,地理75分;

代数92分,几何97分,植物80分,图画67分,体操60分。

“从两张成绩单上看,郭沫若当时显然算不上优等生”。

朱清时校长说,“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