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。我想不如趁这次发布会的机会,请一位女工程师来做分享,改变媒体的负面印象。当然了,我们也不是为了正确而正确的,如果碰巧有比较合适的人选,可以优先考虑一下。你有推荐的人选吗?”
阮天晴眼睛亮了亮:“确实有一个女生,是技术负责人,能力很强的,叫程宜,你有印象吗?”
很快程宜收到了一条消息:“Celine姐让我推荐一个工程师在发布会上demo新项目,我推荐了你,后面她会联系你的!”
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,程宜已经思考了一整个周末这个棘手的问题,却依然没有什么把握:下午见到Celine,她要怎么向Celine自荐。
程宜他们组有自己的产品经理,所以她和Celine的交集并不多。她可以和埃文坦白,争取这次上台的机会是为了给年末的升职再添一笔筹码,但这话没办法和Celine说。
其实这几天程宜把整个项目组的技术负责人名单看了又看,原本觉得希望渺茫,但琢磨了一周末,心里大约有七八成的把握。
技术负责人一共有十一个,其中有1个年初刚升了L7,这个级别的工程师早就不在乎这种上台的机会了,5个在L6上呆了一两年的,一时半会升不到L7,需要这次机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剩下5个跟她一个级别的L5里面,有两个性格内向平常话也不多,连每周的demo都不怎么参加。
也就是说,她真正的竞争对手,只有两个,其中一个是Kevin——程宜没太把Kevin当回事,论对项目的贡献度,她还是很有自信自己远在Kevin之上的。
她垂下眼睛,不过,虽然不想承认,但她能成功得到这次机会的前提,是其他人并不稀罕。
收到阮天晴的消息,高兴之余,心里闪过一种说不出的酸涩:
她想破脑袋也没把握的事情,阮天晴一句话就能得来全不费工夫。她扎扎实实加这么多班做这么多项目,不及阮天晴一句推荐来得有用——什么时候阮天晴在Celine面前说话竟然有了这样的分量?
更让她感到别扭的是,竟然有一天,自己会需要依靠阮天晴的助力。
有了阮天晴的提前通知,走进会议室的时候,程宜的底气都足了。
当Celine亲切地说出“我记得你,做过好多次demo对吧?当时我就在想,谁说女生当程序员的天花板很低的?程宜就是一个反例”的时候,她更觉得胜券在握。
然而眼看半小时的一对一都快结束了,Celine还没提起发布会半个字,程宜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。
Celine给出的答案让她眼神一灰:“暂定的人选是Kevin。”
与此同时,Kevin收到了大老板的确认:“我跟Celine打过招呼了,你好好准备。”
他转手就给阮天晴发了个激动的表情包。
程宜重重拉开了会议室门,两秒后又轻轻掩上,转身问:“这个人选已经板上钉钉不能改了吗?我是说,如果Kevin不想做demo了,我有机会吗?”
Celine在座位上处理消息,抬头看到程宜脸上肌肉绷得紧紧的,眼里亮着不肯就此认输的光。一丝惊奇从Celine脸上春风一样温度刚刚好的笑容里漏了出来。
“那我当然非常期待。”
倒完咖啡回座位的路上,Kevin心情好得忍不住哼起了歌,迎面撞上了刚和Celine一对一聊完的程宜。
程宜沉着脸,掏出手机又看了一遍阮天晴的消息。难道她是发错了人,真正推荐的人是Kevin?
这似乎更解释得通。
回想快十年前的事情似乎意义不大,更何况很多事情对当年的程宜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——
大二那年的计算机101的课上,程宜第一次见到了阮天晴。
美国本科一般要到大二才定专业。大学第一年程宜也像所有其他中国学生一样,怀抱着有朝一日穿着西装裙高跟鞋面目高冷地走在华尔街的梦想,选了一堆经济和金融系的课。
等大一暑假找实习,才发现这个行业已经日渐成熟到开始拼爹了,而她无爹可拼——字面意义上的。她父母在她幼儿园期间就离婚了,父亲在她心里早已面目模糊,母亲后来做生意倒是做得风生水起,但也提供不出可靠的金融圈人脉。
那几年计算机这个专业终于开始变得更大众化了,互联网巨头的出现牵动了整个行业蓬勃发展,大量创业公司雨后